法治日报记者马利民 蒲晓磊 法治日报通讯员 蒋 波
8月7日晚,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开幕。
当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绚烂绽放、全球的观众为精彩的表演欢呼喝彩时,坚守在一线与幕后的成都公安民警,正在用他们的忠诚与担当为成都世运会保驾护航,以平安“警”色保障体育盛会精彩出色。
漫天焰火落下,在成都市公安局大保支队枪爆大队民警任武的眸光中流转:“开幕式前,我们在燃放区坚守50个小时。能让观众和群众此刻安心观赏完美绚烂的焰火盛宴,一切努力都值得。”
“我今晚在派出所值班,也能感受到荣耀与担当。”开幕式举行地就在天府新区公安分局正兴派出所辖区,值班民警周家琨和同事们异常忙碌。
“盛会之下,我虽未身处开幕式现场,但派出所就是我的‘主赛场’。”周家琨坚定地说。
在幕后忙碌的周家琨,是全市坚守岗位的基层一线民警的缩影。他们迅速整装,赶赴一个个现场,投入安保、接处警情、化解纠纷……每起警情都关乎群众切身安危,每次妥善处置都在筑牢平安基石。
在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的安保工作中,成都公安民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他们用汗水与智慧,为世运会的开幕撑起了一把坚实的“安全伞”,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感受到了蓉城的安全与温暖。
“我们手里的设备和器材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用科技传递温度,用规则守护安全。”成都市公安局大保支队情报大队教导员熊茂竹对开幕式现场的低空安全管控,有着自己的理解。
今年7月初,成都公安提前对接无线电管理部门和导演组,完成3次无线电干扰测试,这是确保开幕式现场通信畅通的关键一步。同时,全面强化基础摸排,全量梳理掌握周边无人机、持有人、相关企业及易飞点,落实网格化地面管控,常态化地面巡控和法治宣传相结合,切实防控地面风险。
开幕式当晚,81名无人机防控警力,4个公安侦测反制阵地严阵以待。同时,整合2个市低空固定侦测反制阵地、23个地面巡控组。各类先进设备纷纷登场,31套各型固定设备、6辆侦测反制车、23支反制枪、10架警用无人机、4支网捕枪,构建起了一张严密的低空安全“防护网”。
7日凌晨3时,成都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大队副大队长谢迁正带领队员进行最后一次场地巡查。荧光警服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他们的身影穿梭在16个展馆的钢架之间,如同精密的仪器,扫描着每寸土地。
“今晚,几万人将涌入这片区域,见证开幕式的璀璨时刻。我们深知自己肩上的千钧重担,不敢有丝毫松懈。”谢迁神情严肃地说。
警犬组在绿化带进行气味追踪,每只工作犬日均搜索面积达2000平方米。人工排查组用金属探测器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查。人身安检环节,7个远端安检站构成三重防护网。安保指挥部的电子屏上,跳动的“零事故”数据,正是对他们最庄严的致敬。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用脚步丈量平安、用双手排除隐患的藏蓝身影,他们用专业与热血铸就了赛事最坚实的“防护网”。
“针对比赛场馆周边道路特点,我们‘一馆一策’制定赛事车辆运行路线,启用赛事交通信号配时路口212个。”成都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指挥室副主任祁炳森介绍说。
为有效应对赛事期间的交通压力,警方采取临时性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设置8条世运专用车道,双向共计88.38公里,其中6条与既有公交专用道共享。微调小客车尾号限行管理措施,调整部分货车通行时段,合理调控城市交通流量,满足国际赛事运动员“1小时内抵达场馆”的标准。
成都世运会举办期间正值暑假,观赛人员和外来游客较多。为保障群众各类出行需求,全市交警全员上岗,依托智慧交管系统,综合利用流量检测、警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动态调整警力部署和维护疏导措施。遇到恶劣天气、拥堵、事故等突发情况,快速到位、妥善处置。
同时,鼓励市民参与“主动停驶”“错峰通勤”挑战,为主动申报停驶私家车的市民提供“限行日预约通行”权益,为世运会的顺利举办共同营造安全、有序、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法治日报成都8月7日电
正规配资平台网,九牛网配资,选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