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加剧。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部分国家沉迷于“脱钩断链”、建设“小院高墙”,中国却忙着促合作。
\n从近期备受全球瞩目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等合作盛会密集举行,到中国接连在东南亚、俄罗斯、中亚地区开展元首外交,再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等众多合作项目持续传来好声音,中国始终以开放姿态搭建合作桥梁,用行动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n把脉全球格局,是要多极化的新局,还是要“新冷战”的危局?审视人类社会发展,是任由动荡不安蔓延,还是推动世界重回和平发展的正道?敢于担当的中国已给出了答案——合作共赢才是人心所向。
\n6月25日,嘉宾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拍照。记者 李然 摄/新华社
\n01
\n合作之路越来越宽,朋友遍天下的中国,奋斗的是开拓之事。
\n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一直是世贸组织及全球经济体系中积极的参与者及建设者。“入世”以来,中国积极面向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中国平均进口关税从2001年的19.5%大幅下调至2021年的7.4%,接近欧盟水平,低于入世所承诺的9.8%。
\n“入世”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为了携手更多伙伴共同走向现代化道路,中国还从各方面让合作的道路越来越密、越来越宽。
\n从持续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到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合作,再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在中方推动和各方积极响应下,全球深化合作的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n比如,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目前,已有155个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家庭;上海合作组织稳步发展壮大,从6个成员国发展成为拥有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共计26个国家的大家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影响力日益加深,十年来,亚投行的成员数量从57个增加至110个,审核批准了超300个项目,融资总额超600亿美元。
\n大道不孤。目前,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形成了范围广、质量高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n雅万高铁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是中印尼两国高度关注的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记者 徐钦摄/新华社
\n02
\n坚定开放合作,共创发展机遇的中国,争取的是共赢之事。
\n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积极奋进的中国,一直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为各国现代化进程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n大规模“引进来”,和全球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红利。
\n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不仅是制造大国,更是消费大国。如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有近50万亿元的消费、超过50万亿元的投资、超过20万亿元的进口,超大规模市场为全球企业提供无数合作机会。
\n另外,中国正在整体迈向高收入国家,消费升级需求旺盛,多方面增长潜力巨大,诱人的前景,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朋友来中国谈生意、找机遇。
\n如今,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市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不断扩围的免签政策让“中国旅游”风靡全球……自信开放的中国,正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n大踏步“走出去”,携手全球伙伴共同走向现代化。
\n数据显示,中国对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对160多个伙伴实现进出口增长,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外贸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n增长曲线的背后,是中国与全球伙伴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钱凯港开港,每年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收入;中拉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实施20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造了上百万个就业岗位;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9800亿美元,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n《2024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中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2023年,境外中资企业向所投资区域缴纳税金合计753亿美元,雇用外方员工257万人,占境外企业员工总数的60%。
\n“走出去”的中国,不但壮大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对外投资为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n2024年11月15日,第10万列中欧班列——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开出(无人机照片)。记者 王全超摄/新华社
\n03
\n世界形势风云激荡,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中国,始终行的是大道之事。
\n有国际学者以“多重混合危机”描述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延宕;发展鸿沟、气候变化等长远挑战尚待有效应对,人工智能等治理新课题又迫在眉睫……
\n面对全球未有之大变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十分擅长从历史长周期、人类命运共同体广视角的维度来看问题,坚信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会改变。
\n有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n回望历史,开放包容则路达,封闭狭隘则途阻。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虽然都曾一度暂时让全球经济陷入混乱,跨国贸易路线被切断,国际合作机制崩塌,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世界重回经济全球化的轨道。
\n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跨境贸易投资遇冷,各国消费者更趋理性。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开放合作共同做大蛋糕。中国,选择了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n有全球普惠的经济利益。
\n开放合作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率,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世贸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加入WTO后,成员之间贸易平均增长了140%,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
\n因此,相比少数倒行逆施的国家,全球更多国家希望继续在开放中获得发展,全球化的动力仍然胜过阻力。比如,非洲各国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去年在多个国家实施;今年5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
\n团结就是力量。寻求开放合作的世界各国,也把全球贸易额推向了新高。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贸易额达到33万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3.7%。
\n展望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气候变化、流行病防控等各类挑战,都需要我们拧成一股绳,以开放合作解决全球发展难题。
\n有友好和谐的价值遵循。
\n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推崇通过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和平方式构建相互尊重的不同文明相处之道。因此,在与其他国家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努力寻找合作契合点,无论国家大小、制度文化如何不同,都坚持平等对待。
\n从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联合研制卫星,到“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观测申请,再到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国始终以寻找全球发展最大公约数的思维破解霸权迷思,同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
\n潮起东方,风正好扬帆。浩浩荡荡的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忙着谈合作的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全球的合作越来越深,朋友也越来越多。
\n原标题:中国为什么忙着谈合作?
正规配资平台网,九牛网配资,选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